美國規劃系統 政策計畫 (指導性) 區域規劃 (土地分類計畫) 綜合規劃 (實質、非實質計畫) 土地使用設計計畫 ( 土地細分計畫)
Presentation on theme: "美國規劃系統 政策計畫 (指導性) 區域規劃 (土地分類計畫) 綜合規劃 (實質、非實質計畫) 土地使用設計計畫 ( 土地細分計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美國規劃系統 政策計畫 (指導性) 區域規劃 (土地分類計畫) 綜合規劃 (實質、非實質計畫) 土地使用設計計畫 ( 土地細分計畫)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 (zoning) 美國規劃系統
2 美國土地使用分區管制簡史 1916年紐約市「綜合分區管制規則」 1924年聯邦政府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標準授權法案(Standard State Zoning Enabling Act, SSZEA ) 1926年Euclid判例 警察權(Police Power)管制私人土地使用之確立 1950年之普遍推廣 1970年分區使用管制之普及化
3 Zoning的產生與演變 一、1880年代:「洛杉磯與舊金山住宅區內排除洗衣店法案」
洛杉磯與舊金山有鑒於洗衣店在洗衣過程中廢水的排出會污染環境,以及鍋爐易失火等理由,立法將洗衣店排除在住宅區內。此一事件為土地使用分區管制之濫觴。 二、1916年:「紐約市綜合分區管制」(comprehensive zoning ordinance) 二十世紀初由於大樓不斷地興建與製衣業之擴展吸引大量低所得之女性勞工,此時紐約市第五街商人認為低所得工人對該地購物區將會有不良影響,乃成立第五街協會。該協會認為高度管制(height control)、建築退縮要求(set-back requirement)與容積控制(bulk control)等規定,有助於限制女性工人且緩和製衣業在市中心的擴張速度,這項建議於1916年被正式採用,亦即為美國首都的綜合分區管制規則。
4 Zoning的產生與演變 三、1922年:「州政府實行土地使用分區管制標準授權法 案」(Standard State Zoning Enabling Act) 為了減少道路擁擠、災害發生及提供足夠採光、通風,避免人口過於集中及保存足夠公共設施等理由,美國聯邦政府於1922年公佈州政府實行土地使用分區管制標準授權法案,使得綜合性的分區管制風行於全國。在1915年僅5個城市實施分區管制規則,到1920年增加到35個城市,法案公佈後一年,有將近500個城市實施分區管制規則,而在1920年末,有五分之三的都市人口居住於有管制的社區內。 四、1926年:「最高法院對於Enabling法案的判例」 分區管制中對於空地比、最小基地規模有所限制,使得原來欲遷入該社區之低所得居民被排除於該社區外。如此一來分區管制規則難免落入違反憲法「人民有遷徙、居住之自由」、「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政府有保護人民財產權之義務」等規定之嫌疑。因此關於分區管制是否合乎憲法的規定廣受爭議,直到最高法院於1926年判決Euclid地方政府有權行使分區管制,方才確立分區管制之合法地位。
5 台灣都市實施都市分區管制簡史 日據時代:1899年與1900年分別發布台中與台北的都市計畫 1930年:「土地法」通則中之「土地使用編定」
「市地」於其使用得分為「限制使用區」及「自由使用區」,並且列舉各種限制事項,包括:(1)土地及建築物使用之限制, (2)建築線之劃定, (3)建築物之高度層數及其形式, (4)建築地段之深度及寬度, (5)建築物所占土地面積及應留餘地(空地比)等5款。 1939年:「都市計畫法」中「分區使用」,都市計畫應劃設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必要時並得劃設行政區與文化區。 1964年:為因應快速的人口與經濟成長趨勢,大幅修訂,並列有「土地使用分區管制」專章。 1983年:台北市依照都市計畫法之授權,制定「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至2006年為止,歷經10次的修改。採用的架構與內容屬傳統的Euclidean分區管制模式。
6 我國施行分區管制之負面批評 僵硬:規定過於僵硬,無法滿足都市及產業動態發展需要。
不公平:各分區之土地利用價值懸殊,導致都市土地發展利益分配不公平。 無效率:屬於靜態之管制,其土地使用之分區與容許之使用事先作明確之規定,容易對土地市場造成扭曲,導致土地資源之配置效率低落。 難以確保發展品質:分區管制目的之一在於避免不相容之土地使用,並規範其使用強度與開放空間之留設等,以確保高品質之發展,但實施結果發現傳統分區管制實際上難以確保發展品質。 權力過大:行政首長、民意代表與主管單位,對分區與使用變更之影響力甚大,亦對土地發展利益之支配力甚大,此乃容易造成行政權力或影響力之濫用、不當行使、或甚至從中圖利。 審議時程冗長:分區變更之審議程序冗長,申請案能否通過不易確定,申請者之開發時程不易掌握。 變更過於頻繁:分區個案變更數量甚多,造成實際之土地使用與主要計畫逐漸偏離,以及造成都市土地市場之不穩定等。
7 台灣現有容積政策 基準容積 都市計畫法第39條:「省(市)政府得依據地方實際情況,於本法施行細則中做必要之規定。」 (1)台北市
民國72年4月公布「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實施,開始有一致性的管制。 (2)高雄市 依據新興都市模式發展,整體土地利用強度計畫較具階層性,87年3月實施容積率管制。 (3)台灣省 88年修訂「都市計畫法台灣省施行細則」,依據第30-3條規定,應全面實施容積率管理,89年12月29日明訂各使用分區最高容積上限。
8 成長管理策略 (一)管制 1.分區管制(Zoning) 2.細分規則 (二)透過公共服務達到成長管理策略 1.都市服務範圍 2.人口成長極限
1.都市服務範圍 2.人口成長極限 3.建築總量管制 (三)以付費方式達到成長管理策略 1.衝擊費、使用費、聯繫費 2.捐地或公共設施 3.提供平價住宅 4.特別課徵 (四)以政府支出方式達到成長管理之策略 1.徵收購買 2.公用徵收 3.稅賦獎勵或減稅(如農地)4.土地儲備 5.土地信託 (五)其他方式 1.公民投票 2.市政當局相關部門的核准
9 (simplified planning zone)
國土計畫 非都會區結構計畫 (structure plan) 都會區發展計畫 (development plan) 地區計畫 (local plan) 企業區 (enterprise zone) 精簡規劃分區 (simplified planning zone) 行動計畫 (action plan) 英國規劃體系
10 英、美、台灣規劃比較 台灣 美國 英國 政策描述 (國土計畫) (州政策) 土地分類 區域計畫 結構計畫 规划标准 规划标准 發展計畫 土地使用設計 都市計畫
細部計畫 綜合規劃 土地細分計畫 行動計畫 土地開發管理 Zoning 成長管理 市地重劃 區段徵收 開發許可 ()表示未具法定地位
国卫办规划函﹝ 202 2 ﹞ 254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发展改革委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局):
为 积极 适 应 新冠肺炎 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构建平急结合的医疗救治体系,做好新冠肺炎感染者分类救治, 加强 方舱医院储备 ,现将《 方舱医院 设计导则 (试行)》印发 给 你们,供各地结合实际参考执行。
202 2 年 7 月 6 日
1.1 为 积极 适 应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 形势 ,指导方舱医院 建设 , 构建平急结合的医疗救治体系,做好新冠肺炎感染者分类救治,最大限度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制定本设计导则。
1.2 方舱医院是快速、大量、 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的建筑及其配套设施 。本导则适用于方舱医院项目的设计工作。
1.3 方 舱医院的建设 应 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 在当地联防联控机制下 结合城镇总体规划、 医疗资源、建设条件、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实际 情况,合理确定 改造建设方案 ,确 保快速使用,高效运行 。
1.4 方舱医院 应 统筹 考虑 日常和应急使用 需要, 合理确定使用功能 。 平时可做日常设施使用,应急时 能够 快速、顺畅 转化 为医疗收治设施,做到平急结合 ,应急优先 。
1.5 方舱医院应 按 规划标准 照快速集中收治、闭环流程管控、分类 同质 管理、洁污分区分流的基本原则,做到环境安全、生物安全、防疫安全、结构安全、消防安全、质量可靠。
1. 6 方舱医院的建筑布局及机电系统设置应满足疫情防控要求,并符合平时及应急时功能需要。应制定平时与应急时功能及系统快速转换方案,做好物资储备、日常演练工作。
1. 7 方舱医院 应为收治人员提供安全、实用的治疗、康复环境,为医护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便捷的工作条件。场地环境、材料、室内色彩等设计和选择,应 规划标准 充分考虑 使用人群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1. 8 方舱医院应设置具有明确引导、管理等功能的标识系统。
1. 9 方舱医院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防范、健康监测、感染控制、物资配送、设备运行维护等动态管理,在保证治疗效果、效率基础上降低医护工作人员工作强度。
1.1 0 方舱医院应综合考虑平时及应急时的功能,建筑、结构、机电、消防、环保、节能、无障碍等各专业设计应符合国家、地方相关建设标准、规范、文件要求。
( 3)场地宜与周边公共建筑保持一定距离 的 间隔,远离人口密集区域以及幼儿园、学校、老年人照护设施等易感人群场所;
2.3 场地宜与两条 交通通行 规划标准 状况良好的城市道路相邻,设置至少两个独立出入口。
3.1 按集中收治轻症患者与无症状感染者的医疗功能需求划分功能区域, 主要包括 院前区、收治区、清洁工作区、卫生通过区等。院前区、收治区为污染区;清洁工作区为清洁区;卫生通过区为缓冲区。
( 1)院前区:包括接送收治人员车辆停靠区、车辆清洗消毒 区 及必要的管理用房;
3.3 污染区内的建筑及设施与院区外周边相邻建筑、及清洁区内建筑之间的绿化隔离距离不宜 小 于 20m,当不具备绿化条件时,其隔离距离不宜小于30m。
3.5 方舱医院应合理规划内部道路、绿化系统 以 及洁污、人车、医护工作人员与收治人员等流线,避免交叉感染。收治人员经院前区进出收治区,医护工作人员与清洁物资由清洁区经卫生通过区进出收治区,医疗废弃物经专用出口由收治区运送至医疗废弃物暂存区,转运出院区。
4.1 院前区应合理组织收治人员流线,规划必要车辆停靠空间, 设置负压救护车停放场地, 并在适当位置设置车辆洗消场地及设施,并配套建设管理人员及司机工作、临时休息用房。
4.6 应 严格规划收治区 内 收治人员和医护工作人员的出入口及交通流线,洁物和污物分设流线,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及保安、保洁等工作人员宜从不同卫生通过区进出收治区。出入口宜设雨雪遮蔽设施。
4.9 根据 收治区 床位规模、管理要求,合理规划护士站数量及规模,护士站宜设于住院病房区的中间位置,便于观察和到达收治人员床边。
4.10 收治区 宜按每 20 床位设置一个看护单元,单元之间设置轻质隔断。收治人员每床位净使用面积不宜小于 6平方米,可根据情况进行灵活隔断组合。宜在病床床头和一侧设置高度不低于1.3m的隔断,围合 形成 相对私密的空间。
4.11收治区内集中设置公共盥洗间、厕所时,宜按每100 张床位 配置 10-15 个盥洗龙头及 1 0-15 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收治人员用淋浴间。
4.19 方舱医院宜选用标准化的轻质结构主体构件,及 模数化 、装配式围护材料。建筑材料选择和构造设计,应满足耐擦洗、防腐蚀、防渗漏、便于清洁和维护的要求。
5 . 1 方舱医院结构安全等级不得低于一级,抗震设防分类不得低于重点设防类。
5 .2 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结构设计工作年限。
5 .3 结构作用及楼面和屋面活荷载取值,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通用规范》 GB55001 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的规定。
5 .4 应急建设的临时性建筑结构形式的选择应因地制宜,满足方便加工、运输、安装及快速建造的要求。
5 .5 主体结构及围护结构应满足密闭性要求,其结构材料应满足防渗、防漏要求。
6.1 方舱医院的给水排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50015 的规定;当采用既有建筑改造时,其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工业给水排水系统安全评价标准》 GB/T51188进行安全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进行改造。
6. 4 排水系统应采取防止水封破坏的技术措施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5 排水系统的通气 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尾气应采用高空排放方式,且不应邻近人员活动区域。
6. 6 排水管道应进行闭水试验,且应采取防止排水管道内的污水外渗和泄漏的措施。
6. 7 污水处理应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当排入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城市污水管道时,其污水处理可采用强化消毒处理工艺,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 2)化粪池后二级消毒池水力停留时间不应小于 2 h。
7.1 方舱医院各功能房间、区域室内设计温度冬季宜为 18-22 ℃,夏季宜为 26-28℃。
7.7 收治区应设机械排风,排风量不小于 150m 3 /h · 床 。室内排风口应远离医务人员入口及工作区域。收治区的新风量宜不大于排风量的 80%。
7.规划标准 8 收治区卫生间应设置机械排风设施,排风量不小于 12次/h。
7.9 由污染区返回清洁区的一脱、二脱、淋浴等房间应设置机械通风,并应控制周边相通房间空气顺序流向一脱房间。一脱房间排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20次/h, 室内气流组织应采用上送风、下排风。
7.10 脱防护服房间、收治区 及其 卫生间的排风应经净化消毒装置进行处理后排放。
7.12 排风系统的室外排风口不应邻近人员活动区域,排风口应高于屋面向高空排放。 排风口与新风系统取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20m;当水平距离不足20m 时,排风口应高出进风口不小于 6m。
7.13 收治区 空调 的 冷凝水应集中收集,并应采用间接排水的方式排入 设施污水 排水系统统一处理。
8.1 方舱医院为重要电力用户,其 供电 电源配置不 应 低于现行国家标准《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 GB /T29328中二级重要电力用户的配置要求。
8 .2 安全防范系统 、 污水处理设施 、 卫生通过区的照明 及 通风设备的负荷等级 应为一级 ;收治区的照明 及 通风设备的负荷等级 应为 二级 。
8 .3 应在变电所等适当的位置预留应急发电机接口。
8.4 配电柜、配电箱等设施 应 设置在配电间或管理用房内;清洁区、污染区应分别设置配电回路。
8 .5 方舱内病房区域 的 照度 宜 为 2 00 l x , 护士站、检查治疗 区 等场所应设置局部照明, 照度宜为 3 00 lx;病房区域的一般照明应采取防眩光措施。
8 .7 当灯具的安装高度低于 2 .5米时,其配电回路应设置 3 0 m A的剩余电流保护器作为 附加 防护。
8 .8 每个床位 宜 设置不少于 3个220V、10A 单相五孔插座。 特殊人员抢救 、 照护区 应按床位设置独立插座回路,每个床位宜设置不少于 6个220V、10A单相五孔插座 。 公共区域应设置清扫及智能设备用插座。
8 .9 电线电缆应采用低烟、无卤、低毒阻燃类线缆;消防设备供电线缆应符合现行国家及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
9.1 方舱医院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在 院区各出入口、收治区、清洁工作区、卫生通过区、 垃圾暂存间等重要部位应设置监控摄像机。 卫生通过区宜采用双向语音对讲摄像机 , 便于院感值班或护士站工作人员进行远程监督和指导。
9.3 方舱医院的室内应实现无线 Wi-Fi全覆盖、手机信号全覆盖;清洁工作区应设置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宜分别设置内网和外网信息插座。
9.4 方舱医院通风系统 宜采用集中控制和工作状态监控方式。
9.5 收治区卫生间宜设置紧急呼叫按钮,安装于便器旁易于操作的位置,底边距地宜为 400mm~500mm。
9.6 方舱医院宜在病房区、特殊人员抢救、照护区设置医护对讲系统,主机宜设在医护值班室。护士站或医护值班室宜设置一键报警按钮,报警信号传至安防监控中心或指挥中心。 火灾报警系统宜接入当地消防设施联网监测系统。
9. 7 方舱医院应根据防控工作要求,设置与疾控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等主管部门的专用通信接口。
9. 8 有条件的方舱医院宜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应用技术,实现 “无接触式”体温监测及人脸识别、心理疏导、场所消毒、物资配送、重点人群体征监测和污物跟踪管理等安全防疫功能。
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峰:社会责任投资的上海实践
社会责任投资是指在传统的财务收益之外,同时考虑对社会的影响的一种投资实践。社会责任投资人会选择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往往体现为对环境的改善、对客户的保护、对多元化的维护和对公司治理的改进等。在投资实践中,社会责任投资经常与ESG(环境、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概念混合使用,即提倡责任投资(responsible investment)和弘扬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投资方法论。
上海科创基金以投资管理人身份签署了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PRI),积极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负责任投资的理念,深入推进落实国家“双碳”战略。上海科创基金由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上海国际集团牵头发起设立,是中国领先的市场化母基金,主要投资人包括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国盛集团、上港集团、国泰君安、上海信托、张江高科、中国太保、嘉定国资集团等,有明显的政策风向标作用。目前,该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20亿元,已布局子基金超过50只,子基金签约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投资组合企业超过1000家。近两年来,上海科创基金通过将ESG理念纳入子基金绩效评价体系,积极引导子基金和初创企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加强医疗和环保新能源领域配置、推动科技赋能教育等方面积极践行ESG理念。
数字安全观察-每周简报(2022.08.03-2022.08.09)
分享到:
美“芯片”与科学法案生效。 美国总统拜登于 2022 年 8 月 9 日签署《创造有助于生产半导体的激励措施和科学法案》。 该法案将拨款 2800 亿美元用于包括半导体产业在内的新型科技研发、制造、教育培训,其中 527 亿美元用于资助半导体领域,其余二千余亿美元拨给国家科学基金、商务部、能源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法案中还专门提出针对中国的限制性要求。
两部委《“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2022 年 7 月 29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该规划。《规划》的一大亮点是提出加快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智慧化转型发展。
360 杜跃进:保障信创软件的可信性和安全性是信创安全体系的基础。 近日,在 ISC 联合峰会——信创安全协同创新峰会上,信创安全技术委员会主任杜跃进博士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保障信创软件的可信性和安全性是整个信创安全体系的基础,“护航计划” 2021( 首届 ) 信创关键产品安全挑战赛发现了信创产品大量的安全性问题和漏洞风险,暴露出信创产品安全性较弱。
美国安全公司 Netskope 收购 Infiot 加速其安全访问服务边缘( SASE )战略布局。 2022 年 8 月 2 日,安全服务边缘( SSE )厂商 Netskope 宣布收购云网络供应商 Infiot ,以更接近于提供完全集成的单供应商安全接入服务边缘( SASE )平台。
【天枢点评】: SASE 自 Gartner 提出之后,迅速得到业界的积极反响,众多安全巨头均涌向该领域。根据 Dell’Oro Group 的最新五年预测,到 2026 年,安全访问服务边缘 (SASE) 市场将超过 130 亿美元,且这一数字不会受地缘政治或经济压力的影响 。该事件的看点在于,截至目前,真正有能力提供完整 SASE 服务的供应商并不多。 Netskope 开了安全公司收购软件定义网络服务( SD-WAN )的先河。该公司正在引领和验证 SASE 成为未来数字安全的发展方向。
微软乘谷歌 Mandiant 交易悬而未决之机大力发展安全威胁情报。 2022 年 8 月 2 日,微软宣布推出两款新安全产品: Microsoft Defender Threat Intelligence 和 Microsoft Defender External Attack Surface Management ,这是帮助企业主动嗅探和防止网络攻击的最新威胁情报服务。
【天枢点评】:网络威胁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损失也在飙升。美国联邦调查局 2021 年 IC3 报告发现,网络犯罪的成本现在总计超过 69 亿美元。威胁情报能力已经成为应对未来网络威胁的基础能力。 Microsoft 利用其 Windows 终端和全球大量用户在使用其云服务的优势,不断在整个数字领域收集信号和威胁情报。耐人寻味的是,微软的新产品发布恰恰是在谷歌以 54 亿美元收购威胁情报公司 Mandiant 悬而未决之际推出的,说明网络安全已经成为科技巨头竞争的杀手锏,而威胁情报能力将是未来数字安全的制高点。
超 2.8 亿条印度公民身份信息在公有云上暴露。 2022 年 8 月 4 日,乌克兰安全研究人员发现归属微软 Azure 、运行 Elasticsearch 集群服务的两个未受保护的 IP ,暴露了超 2.8 亿条印度养老基金持有人的个人身份信息和其他敏感数据,包括印度养老基金持有人全名、银行账号、代名人等信息。该研究人员表示这些数据可被用来拼凑出印度公民的完整资料,致使他们成为网络钓鱼或欺诈攻击的目标。
【天枢点评】:印度养老金的 IT 系统出现安全问题已不是第一次。 2018 年,黑客从印度国有雇员公积金组织网站的 Aadhaar 播种门户窃取数据,造成 2700 万养老基金成员的信息处于危险之中。这次超 2.8 亿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这些庞大的数字更是警示我们保护数据安全成为重中之重。数据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企业核心资产的同时,数据泄露已经形成重大威胁。应加强数据安全治理,在不同的场景下建立数据安全生产线。
单核 CPU 一小时破解后量子加密候选算法 SIKE 。 规划标准 2022 年 8 月 3 日, NIST 选定的后期候选加密算法 SIKE 被一台基于英特尔至强 CPU 的计算机在 1 小时内成功破解。首批的 4 个算法已于 7 月初公布,而此次破解的 SIKE 算法属于 NIST 发起的后量子加密( PQC )标准化过程的第四轮中的 4 种备选算法之一,设计用于通用加密。
【天枢点评】: NIST 首批选定的 4 个算法以及包含 SIKE 在内的另外 4 种算法本计划在最终敲定加密标准之前一并考虑,但目前的这种局面预计会将 SIKE 一脚踢开,与没发现脆弱性而最终进入标准相比,这是实在是幸运之至。
瑞士工业网络安全公司 Nozomi Networks 发布最新 OT/IoT 安全报告。 工业网络安全公司 Nozomi Networks 在其最新的 OT/IoT 安全报告中披露, wiper 恶意软件、 IoT 僵尸网络活动、以及俄罗斯 / 乌克兰冲突影响了今年前六个月的威胁态势。报告对下半年的威胁态势进行了研判,并建议采取主动防御措施和优先的安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