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外匯投資實戰教學

技術分析

作者 Lee Bohl

採用技術分析的人相信股價是依循走勢發展。當股價反覆向上,他們會把數個調整低位的底部連成一直線,稱為上升軌, 以識別出價格的支持位。當股價反覆向下,則會從數個高位的頂部延伸出一直線,稱為下降軌,以尋找價格的阻力位。一旦股價形成某個升勢/跌勢,走勢將一直維 持至股價跌穿支持位/升破阻力位。

圖表間中會出現一些移動平均線(MA),這是否技術分析的一種?

甚麼是移動平均背馳指標(MACD)?

MACD是指26天和12天的指數平均數相減之差。MACD的9天指數平均線又稱為訊號線,常與MACD繪製於同一圖表內,以顯示買賣的時機──當 MACD下跌至低於訊號線(或低於零),這便是賣出訊號,反之便是買入訊號。此外,MACD亦是超買或超賣的指標──當MACD顯著上升,股價便可能屬於 超買,預期將會回落至較合理的水平。

是否還有其他較普遍的技術指標?

相對強弱指數(RSI) :用以測量一隻股票在某週期內,例如14天的股價動力。RSI的數值處於0至100之間。分析員通常會搜尋股票走勢向上而RSI向下的背馳,或相反的情況。他們預期價格最終會依循RSI的方向調整及發展。

隨機擺動指標(Stochastic Oscillator) :就某段期間內的收市價及價格波幅進行比較。這種分析需繪製兩條線──主線稱為K線,而另一條線則稱為D線。D線為K線的移動平均線。當K線高於D線,或當K線或D線下跌至低於某個水平,便是買 入訊號,相反便是賣出訊號 。

如何就有興趣投資的股票繪製圖表?

進行技術分析時,有甚麼地方需要注意?如何可更深入瞭解技術分析?

這是個博大精深的課題。以上所討論的只是一些常用的技術指標的一般詮釋方法。圖表所預示的股價走勢(例如買入訊號或預期股價走勢改變方向)未必一定會實 現。你必須審慎及有技巧地作出詮釋,切勿單看個別技術指標便貿然作出投資決定。你應細心分析多個技術指標,以及這些指標如何互相影響,以致詮釋方法有別於 一般情況。最後,除了技術指標外,你必須時刻留意有關股票的基本因素。

日盛理財學園 股市分析入門-技術分析 K線

K線

歡迎使用日盛證券網站服務,為求最佳效果, 建議瀏覽器使用微軟IE8.0以上版本,1024x768解析度
本網站使用Cookie紀錄存取您的瀏覽訊息,當您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了解並同意本網站對於您的個人資料以及其他資料(包含但不限於Cookies)的運用與政策。
Copyright 2014 日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Jih Sun Securities Co.,Ltd. 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 111 號 3、4樓
客戶服務專線: 0800-088-268、02-25157527、02-25157537 (週一至週五早上八點至晚間八點)
消費者保護專線: 0800-025318 (週一至週五早上八點至下午五點) 消費者保護信箱 : [email protected]
◎ 電子交易安全須知 ◎日盛金控客戶資料保密措施 ◎資訊分級標示相關規範

Lee Bohl

作者 Lee Bohl

作者 Randy Frederick

Background

哪種類型的分析適合您?

通常您選擇的分析類型取決於您的總體交易策略。從本質上來說,人們認為長遠的投資策略應該把重點放在基本因素上;而短期的投資策略則應該把重點放在技術分析上。然而,這兩種分析方式都很重要,忽略任何一種都可能會忽略寶貴的資訊。此外,由於交易的預期持續時間可能會改變,因此結合採用兩種分析形式可能是您的最佳方法。

首先,了解基本因素分析

  • 第一類,增長型投資者,他們對某一特定公司的未來前景給予更高的優先考慮。
  • 第二類,價值型投資者,他們更優先考慮現時股票價格是否與特定公司的穩健狀況一致。

增長型投資者的策略

價值型投資者的策略

使用基本因素分析篩選股票

Menus

在篩選基本因素時,考慮僅將您的分析限制在嘉信股票評級 (SER)「A」或「B」的股票,因為這些股票被視為「買入」候選股。在以下示例中,使用這個標準將大約 2,800 隻候選股的選擇範圍縮小到約 824 隻候選股。

Screening

增長篩選

由於嘉信股票評級已考慮多項基本因素,為簡單起見,尋找增長股的投資者應考慮那些具有強勁收入增長歷史,以及預期具有強勁收入增長和強勁盈利的股票。在以下示例中,選擇這三個附加標準進一步縮小了選擇範圍,從 824 隻候選股縮小到僅 6 隻候選股。同樣,您還可以透過價值篩選進一步縮小選擇範圍,我會在下方解釋這一點。

Filters

價值篩選

  • 高於平均水準的股息收益率(但不太高)
  • 低市盈率
  • 低於公司帳面價值的價格

當您搜尋的時候,要警惕高股息收益率的股票,因為可能並不真實。同樣,請記住某些股票看起來價格低廉,但其低價可能是由於公司的產品過時、管理不善、過期專利、及待定訴訟等所致。
在以下示例中,選擇這三個附加標準將使選擇從 824 隻減少到只有 5 隻。

Results

接下來,了解技術分析

基於技術分析的選股有三個主要步驟:股票篩選、圖表掃描和交易設定。首先,執行股票篩選,目標是透過使用一系列技術標準快速篩選,獲得 20 或 25 隻候選股清單。其後,嘗試透過圖表掃描來將該清單縮小至 3 到 4 隻候選股。最後,執行更詳細的圖表分析,然後選擇一隻交易股票。

使用技術分析篩選股票

  • 價格和市值。這是不錯的開始,可以讓您立即篩出大量股票。例如,如果您對價格超過 100 美元的股票不感興趣,您可以在篩選時篩出它們。
  • 板塊和行業。使用 StreetSmart Edge® 板塊工具,如果您想買入,可以尋找強勢板塊和行業組,如果您想沽出,可以尋找弱勢板塊和行業組。勢頭。技術交易者通常想要找出強勁、上漲趨勢的股票作為潛在的買進對象,而找出疲軟、下降趨勢的股票作為空頭對象。要找到符合這些模式的股票,考慮移動平均數分析。移動平均數是跟蹤趨勢的指標,能夠平滑每日的價格變動,讓您可以對趨勢一目了然。同時,它們也可以充當支撐位和阻力位。簡單的移動平均數是透過一段時間內的收盤價來計算平均值,並對每次收盤給予相等的權重。

長遠來說,如果準備買入,您可以考慮高於 20 天移動平均數,且 20 天移動平均數高於 50 天移動平均數的股票。對於空頭股,您可以考慮低於 20 天移動平均數,且 20 天移動平均數低於 技術分析 50 天移動平均數的股票。如果注重流動性,您可以選擇每天至少交易 200,000 股的股票。許多交易者都使用這些數值,但您可能需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對其進行調整。

篩選圖表

長遠來說,對於買入的突破點,考慮在股票橫盤幾天後第一或第二新高進入。對於空頭突破,考慮在橫盤幾天後第一或第二新低進入。在回調策略下,您會希望看到股票在幾天內朝著與趨勢相反的方向糾正。然後您可以考慮就多頭的短期弱勢買入,就空頭的短期強勢賣出。

交易設定

接下來,檢查已通過第二步的股票圖表,並選擇第二天要交易的股票。為便於討論,我們假設您偏愛回調選項,並將您的選擇縮小到兩隻買入候選股,股票 A(圖1)和股票 B(圖2)。為幫助您做出決定,使用價格模式、成交量、移動平均數和一項額外的工具,隨機指標

使用隨機指標

隨機指標比較的是在特定時段內,證券的價格相對於其價格範圍的情況。一個版本包括兩條線、%K(快線)和 %D(慢線)。數值可以從 0 到 100,讀數超過 75 表示該股票可能被「超買」,並可能在上漲時過度延長。讀數低於 25 表明該股票處於「超賣」狀態,並可能在下跌時過度延長。

在評估回調時,尋找回調僅僅是回調而非反轉的跡象。雖然您無法確定,但如果股票已回調到支撐位,如移動平均數或原低點,反轉的機會就會減少。此外,如果該股能夠突破前一天的高點,則可能是回調即將結束的信號,且已準備好恢復上漲趨勢。觀察圖 1 和圖 2,我們可以看到 A 股和 B 股均出現了回調,且已持 20 日移動平均數。到目前為止都還不錯。

現在,查看每隻股票的最後交易日。股票 A 在盤中或收盤時均無法超過前一天的交易高點。此外,該股收盤時與開盤位置相差無幾,且在窄幅區間的中間位置收盤,所有這些跡象都表明買家缺乏信心。

仔細觀察,%D 線表明股票沒有超賣,形勢大好,典型的上漲趨勢。然而,隨機分界線並沒有交叉;如您所見,%K 仍低於 %D。如果 %K 已越過 %D,那將顯示出更強力的上漲趨勢。

B 股的最後交易日大有不同。該股不僅能夠在盤中突破前一天的高點,而且還設法收盤於該高點之上。此外,該股擁有寬幅日,收盤接近頂部。這些均表明,買家已獲得控制權,回調可能已經結束,尤其是因為這一價格行動是在高於平均成交量的情況下實現的。同時,隨機數據顯示,%K 和 %D 均未超賣,表明強勢。另外,%K 已越過 %D,這是另一看漲跡象。

403 ERROR

The Amazon CloudFront distribution is configured to block access from your country. We can't connect to the server for this app or 技術分析 website at this time. There might be too much traffic or a configuration error. Try again later, or contact the app or website 技術分析 owner.
If 技術分析 you provide content to customers through CloudFront, you can find steps to troubleshoot and help prevent this error by reviewing the CloudFront docum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