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外汇操盘交易心得

如何通過小額投資達到資金的快速成長

產業型 ETF 適合用來存退休金嗎?過去15年中,竟有57%的主題基金面臨關閉!

現在投資人已漸漸體會,投資ETF也是一種簡單、可行的方法。尤其是台灣發行的第1檔ETF元大台灣50(0050),淨值持續成長,證明了長期投資的好處。不過,我們也發現,ETF已經脫離早期以大盤權值股為主的時代,各家基金公司為了吸引投資人目光,開發出許多主題式ETF,包括高股息、ESG等,而今電子股ETF還不夠,要更精準到半導體,以求差異性。這樣多元的產品,對長期投資者是更好的選擇,還是更不明確的未來?

根據晨星發布的「全球主題基金報告」,截至2021年3月底,全球1,349檔主題基金所管理的總資產,近3年規模已增至5,950億美元,成長逾2倍。晨星EMEA及亞洲區基金研究總監陳永熙指出:「主題基金已成為全球疫情下的最大贏家之一。」但他也指出,「選出一檔能夠長期存活,並在績效上超越全球股票的主題基金,這樣的可能性並不高。」

晨星的研究發現,截至今年3月止的年度中,全球超過3分之2的主題基金存活下來,且表現優於全球股市。然而,在過去15年中,有57%的主題基金關閉,顯示主題基金仍存在一些風險。

主要是產業集中度高、風險相對較高。另外,受到主題限制,可選擇標的有限,導致股票過度集中,甚至單一個股占比過高,或流動性不足等。因此晨星也建議,主題基金較適合做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不適合做為核心配置。

回到存退休金的需求,投資人的目標是長期投資,在20年甚至40年期間,世界如何變動、產業如何發展,實在難以預料。若選擇主題式ETF,確實需要考慮是否禁得起時間考驗。因此,最好以貼近大盤的ETF為主,小額搭配主題式ETF,才能發揮進可攻、退可守的效果。

如何通過小額投資達到資金的快速成長

培育和壯大互聯網新業態

製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催生的新業態。 “服務型製造”已成為引領製造業產業升級和企業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生產性服務業”成為全球產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近年來發達國家普遍存在“兩個70%”現象,即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的70%,生產性服務業佔整個服務業比重的70%。

促進經濟結構優化。一是加速現代服務業發展,使得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提高。 2015年,我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消費達41.87億G,同比增長103%,比上年提高40.1個百分點。移動互聯網廣泛應用催生了移動支付、移動視頻、移動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的快速發展。二是進一步釋放居民消費潛力,使得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持續增強。 2015年全國網上零售額38773億元,比上年增長33.3%。

投資市場逆齡!美國散戶交易量10年成長一倍 年輕世代成攻堅主力

▲NYSE,美股,股市,投資人。(圖/路透社)

投資新藍海 勇於擁抱「去中心化」

此外,去中心化金融的崛起,也成為年輕人投資的新藍海。在國際清算銀行(BIS)2021年發布的《Distrust or speculation? The socioeconomic drivers of U.S. cryptocurrency investments》(不信任或投機?美國加密貨幣投資的社會經濟驅動力)報告中發現, 持有加密貨幣者的「教育程度」和「家戶收入」都高於整體平均,且持有者平均年齡則落在35歲左右,相較未持有加密貨幣者年齡平均的48歲,年輕很多 。

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CA)在其「2021加密資產客戶研究(Cryptoasset consumer research 2021)」指出,投資者態度逐漸出現轉變,加密貨幣似乎變得更加「正常化」。越來越少的加密貨幣用戶將其視為賭博,而更多人將其視為主流投資的替代或補充,有將近一半的加密貨幣使用者表示打算進行更多投資。

此外,英國投資公司Interactive Investor 2021年的調查,在18至29歲英國年輕人當中,有45%表示他們的「第一筆投資」是加密貨幣,幾乎是基金(23%)、股票(18%)人數的2倍之多。這類未必合法卻實際存在的交易行為,廣受年輕投資人歡迎,但提供交易的機構和場所均不受政府管轄,一旦出現糾紛更難處理,這也是監理機構需要主動面對的新課題。

投資市場掀交替潮,年輕世代成攻堅主力

相對年長世代,千禧世代後族群總財富占比仍然很小(下圖)。美國年輕世代擁有9.1兆美元資產,實際上僅占總資產7%。但根據蓋洛普預測,30年內僅北美地區,嬰兒潮世代會把約30兆美元財產漸漸轉讓給年輕人。現今數位原生世代陸續從嬰兒潮世代父母手中繼承空前豐厚遺產,意味這群人不久後會擁有大批資產。另一方面,目前千禧世代後族群占美國勞動力超過三分之一,據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估計,隨著更多人加入工作、獲得資歷,全球千禧世代後勞動產值30年內將大增75%,代表他們有更多財富可投資。

憂患意識+社群力量,激發理財動力

「數位原住民」崛起,投資管道迥異前代

以美國為例,證券交易所投資100美元成本已從1975年6美元下降到今天不到千分之一。先前四大零售交易平台Charles Schwab、E*Trade、Fidelity和TD Ameritrade甚至佣金降至零,打出免收服務費的行銷手法;Acorns、Stash及Robinhood等小額投資平台更因進入門檻變低、操作更簡便,加上以開戶優惠吸引年輕世代,所以使用人數快速成長。標榜只需幾美元即可開始投資下,用戶清一色都是年輕人,約70% Acorns用戶年齡介於18~34歲;同樣年齡層占Stash用戶比重高達60%;Robinhood也有超過75%用戶年紀不到36歲。

除了獲利還有ESG

投資新藍海,勇於擁抱「去中心化」

此外,去中心化金融的崛起,也成為年輕人投資新藍海。國際清算銀行(BIS)2021年《Distrust or speculation? The socioeconomic drivers of U.S. cryptocurrency investments》(不信任或投機?美國加密貨幣投資的社會經濟驅動力)報告可發現,持有加密貨幣者的「教育程度」和「家戶收入」都高於整體平均,持有者平均年齡落在35歲左右,相較未持有加密貨幣者年齡平均48歲,年輕很多。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CA)在「2021加密資產客戶研究」(Cryptoasset consumer research 2021)指出,投資者態度逐漸出現轉變,加密貨幣似乎更「正常化」。越來越少加密貨幣用戶視為賭博,更多人視為主流投資替代或補充,將近一半加密貨幣使用者表示打算進多投資。此外,英國投資公司Interactive Investor 2021年調查,18~29歲英國年輕人有45%表示「第一筆投資」是加密貨幣,幾乎是基金(23%)、股票(18%)2倍多。這類未必合法卻實際存在的交易行為,廣受年輕投資人歡迎,但提供交易的機構和場所均不受政府管轄,一旦出現糾紛更難處理,這也是監理機構需主動面對的新課題。